1757年配资炒股新手入门,罗斯巴赫战役是一场极具历史意义的冲突,普鲁士军队仅有六百人伤亡,而法国军队则遭遇了惨重损失,伤亡高达八千,还有260位将官被俘。此役,法军的表现极为不堪,昭示着路易十四时代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
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法国军队曾在大同盟战争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一度势如破竹,尤其是在德意志境内,法军如猛虎下山,横扫神圣罗马帝国,几乎没有对手能够抵挡。杜伦尼元帅、维拉尔元帅以及孔代亲王的指挥下,神罗的军队几乎是接连败北,法国的军事力量在那时可谓是如日中天。
然而,时光流转,进入路易十五时代,波旁王朝逐渐走向衰落。法国的战斗力大不如前,正值普鲁士崛起,腓特烈大帝的出现则为法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腓特烈大帝,不仅在战场上是普鲁士的骄傲,且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相对幸运的外交策略,成功地维持了普鲁士的独立和强大。
腓特烈大帝的外交生涯并不顺利,早期他得罪了包括奥地利皇帝特蕾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的蓬帕杜夫人等多方势力,令普鲁士面临来自各国的联合压力。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腓特烈与特蕾莎彻底决裂,夺取了西里西亚,导致两国关系破裂。此后,奥地利联合法国、沙俄和西班牙准备联手对普鲁士进行围攻。然而,腓特烈在外交上却找到了盟友——英国。尽管英国并未派兵参战,但却为普鲁士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让腓特烈得以继续抵抗。
展开剩余73%1756年,腓特烈决定主动出击,首先攻打萨克森和波西米亚,这一行动被丘吉尔誉为“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此战不仅在欧洲战场上打响,全球的战火也蔓延到美洲、亚洲乃至非洲。腓特烈大帝的狂妄自信使得法国等强国联合起来,动员了50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围攻普鲁士。普鲁士的处境一度非常艰难,尤其是在科林战役后,腓特烈的军队几乎遭遇毁灭性打击。
面对联军的包围,腓特烈深知普鲁士必须尽早取胜,否则一旦被围困,普鲁士将难以逃脱灭顶之灾。于是,他决定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集中兵力击破联军的西南部分,尤其是法军和奥军的结合部,因为那里防守相对薄弱,且易于打击。
1757年,腓特烈对全国进行动员,分兵迎战联军。他亲自带领2万骑兵和炮兵迎战由索拜斯将军指挥的4万法奥联军。从兵力对比来看,普鲁士军队的优势几乎微不足道,火炮也少于敌军。腓特烈面临的困境不言而喻,如果战斗拖延,联军合围之后,普鲁士将无力抵抗。
在战斗的前期,索拜斯显得轻敌,他低估了腓特烈的实力。索拜斯依然沉浸在法兰西往昔的荣耀中,未将普鲁士的力量放在眼里,决定分兵三路进攻,企图绕过普鲁士左翼并进行侧翼包抄。然而,腓特烈看清了敌军的动向,迅速作出反应。索拜斯错误地认为腓特烈已经开始撤退,心态更加放松,甚至不再整队。
腓特烈此时却采取了主动出击的策略,他立即调动兵力,向联军的先头部队发动进攻。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攻击,索拜斯依然误判了战局,认为普军正处于撤退状态,法国和奥地利的联军士气空前高涨,未加警惕,便直接冲向普鲁士军队。
然而,普鲁士军并非撤退,而是积极反攻。塞德利茨将军率领4000骑兵猛冲,骑兵如潮水般涌向联军,轻易突破敌军先头部队的防线,法军的阵营开始出现混乱。腓特烈随即调动18门重型火炮,从山丘上对法军步兵进行猛烈炮击,火力覆盖极广,造成联军步兵阵脚大乱,与骑兵撞在一起,现场一片混乱。
炮火的掩护下,亨利亲王亲自带领步兵冲锋,他在敌阵中来回穿梭,杀得如入无人之境。经过短暂休整后,塞德利茨再次发起骑兵冲击,步兵、骑兵和炮兵的联合攻击让法奥联军无力应对。经过一小时的激烈战斗,普鲁士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此次战斗的结果是法军和奥军伤亡惨重,三千人丧命,超过五千人被俘虏,法国军队的火炮也被缴获,战利品堆积如山。更糟糕的是,法军高级将领有八人被俘,260位中层将领同样落入普鲁士之手,而普鲁士的损失却相对较小,仅有六百人伤亡,其中阵亡人数不足二百。
罗斯巴赫之战成为腓特烈大帝军事生涯中的高光时刻,他凭借这场胜利将普鲁士从死神的手中救了回来。而对于法军而言,这场失败标志着路易十四时代军事辉煌的终结,法国的强大逐渐成为历史。战后,腓特烈以幽默的方式款待被俘的法国和奥地利将领,面对这些敌军将领,他自信地说道:“希望你们能原谅我招待不周,毕竟没想到你们来这么多人。”这一番话配资炒股新手入门,不仅是对战胜敌军的自信展示,也是对法国与奥地利一同作战失败的讽刺。
发布于:天津市旺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