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纵横》30年典藏[2002年第一期配资入门网
战俘的遣返通常都是成批进行的,何以会出现第一位回国的志愿军战俘?这里有一位鲜为人知的英雄,有一桩奇特而又惊险的故事,又有一个令人叹惜的结果,还是让我们走进英雄的世界中吧!
01 不幸被俘 被招为美军“特务”
1951年4月,中朝军队打响了“第五次战役”。5月下旬,已挺进到“三八线”以南100多公里的志愿军第一八〇师不幸陷入重围,全师官兵迎来了一场空前的生死搏杀。在惨烈的突围战中,师部电台被敌摧毁,电台报务员张文荣和阳文华(后牺牲)不幸先后被俘。
张文荣,1948年8月考入国民党成都陆军军官学校第23期通讯科学习,成为国民党军在大陆的最后一批黄埔生中的一名。经过一年多紧张而繁重的学习训练,张文荣系统地掌握了电台报务技能,各项考核均达优良成绩。1949年底随成都陆军军官学校一同起义,1951年初入朝。张文荣被俘后,敌人先在前线进行了审讯,刑讯无果后便被关进了釜山战俘集中营,不久又被转到巨济岛战俘营。从此,张文荣转到了另一个战场,和战友们一起与敌人进行形式多样的英勇斗争。
展开剩余86%阳文华和张文荣是同期的黄埔生,起义后成为最早发展的青年团员,后参加志愿军,同在一八〇师司令部任电台报务员,被俘后又一同被关进了战俘营八十六联队。
当时,美战俘管理当局为弥补看守力量的不足,从台湾调来大批国民党特务到战俘营充当帮凶。当特务们得知阳文华和张文荣等人是黄埔生时,便采取又打又拉的办法,强迫他们与美军合作“效忠党国”。
1951年底,美方在战俘营大搞所谓“自愿遣返”活动。美蒋特务甚至用活埋等残酷手段,强迫志愿军战俘在“不愿遣返”的“请愿书”上按指印,甚至将他们打昏后在身上刺上“反共抗俄”等字样。阳文华同敌人进行了坚决斗争,最后被李大安杀害。
在阳文华英勇抗争的时候,张文荣也在与敌人进行着特殊的斗争。起先,敌人对他又打又拉,强迫他去台湾“效忠党国”,还用匕首对他进行威胁。不久,敌人又对他突然改变了态度。原来,根据原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组长包瑞德的建议,美军计划从战俘中挑选人员进行间谍培训,然后派往志愿军后方实施破坏活动。
阳文华和地下党组织便抓住这一机会,动员张文荣参加培训,让他寻机逃出魔窟,将战俘营英勇斗争的情况报告给部队首长。由于张文荣的黄埔生身份,并具有报务专长,在阳文华等人努力下,他很快成了敌人的“特招”对象。
1951年12月中旬,美军用船将张文荣及另外两人从原关押处,转至釜山战俘营。一天深夜,在一个小山坡上的一座帐篷内,他们又被美军强行扒去红色囚衣,换上美式军装,押上飞机,秘密送到日本东京涩谷区740号的一个驻地。
第二天天刚亮,张文荣等即被分别叫去谈话。张文荣进屋后看到,迎面墙上挂着北朝鲜的军用地图,桌上放有一支美式手枪,桌子后面坐着一个会说中国话的自称“王先生”的美国人,其旁边的一个日本人叫伊藤正一。“王先生”细细地观察张文荣一番,慢慢说道:“知道调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吗?”
张文荣如实回答:“不知道。”
“王先生”又一字一顿地说:“这里是情报机关,用你们中国人的话说就是特务机关。这个机关纪律是很严的,摆在你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活路,一条是死路,干就可以活着,不干就杀掉。”
张文荣的心绪复杂极了,一幕幕的往事,不断涌上心头。他想起参加志愿军时的光荣,想起出国时自己的誓言,想到在战俘营中的痛苦生活,只盼着早日回到祖国怀抱,早日和父母家人团聚……一个中国人怎能对不起自己的祖国?
正思索间,那个日本人突然急不可待地抢前一步,强行拉起他的手在事先准备好的一张表格上按上了手印。
张文荣惊呆了!他的自尊心被撕裂,感到按手印的那个指尖火辣辣地发烧。这意味着他成了民族的罪人、贪生怕死的保命鬼、可耻的叛徒,就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他真恨自己未在战场上光荣牺牲,而现在面前已是一片黑暗……
不久,训练开始了。他们受训的科目有:兵器识别、情报六项原则、跳伞、朝鲜语及专用无线电通信密码。跳伞训练是在日本东京市郊过丸子桥附近,训练基地的大门上挂着美八军兵器局的牌子。
在那些日子里,张文荣真是度日如年。无论大强度训练如何令人精疲力竭,他却无法放弃对祖国亲人的思念、对可怕未来的恐惧,特别是对自己良心的谴责!他睡不着却不敢翻身,怕被同屋的人识破自己的内心活动。有个晚上他终于下定决心:“即使去死,也决不能稀里糊涂地死。既要死得明白,死得值得;也要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他们在东京被训练了一个多月后,又被转送到韩国汉城郊区的一个地方,那里对外称是德生堂药房,其实是美军战俘调研处的一个情报机关,专门搜集志愿军的军事情报和其他有关情况。其负责人除了美国人外,还有一姓金的韩国人。
02 “卧薪尝胆” 炸毁美军飞机
1952年2月19日夜,张文荣被强令脱去美式军装,重着志愿军战士服装,另一个姓刘的战俘则穿上志愿军干部服,两人被编为一个组。当时,美国人发给张文荣袖珍式收发报机1台、“苏式”步枪1支、子弹18发、两颗美式“癞瓜”型手榴弹,还有地图、指北针、夜光表、急救包、压缩饼干等。在周密严格地检查了他们的装备情况后,美国人又将步枪紧紧地捆在他们身上。
张文荣知道这是敌人在借用自己去打击祖国的罪恶伎俩,决定自己生死荣辱的时刻到了!登上飞机前,张文荣强压着剧烈的心跳,从棉大衣口袋里悄悄摸出一颗手榴弹藏在右手的棉手套里。
凌晨2时多,他们被汽车拉到汉城K16军用机场。借着机场的灯光张文荣看到,停机坪上有不少人正围着几架美国飞机忙碌着。
美国人带他们登上一架C-46式军用运输机,这是一架经常出没于北朝鲜上空的间谍飞机,机组由10个美国军人组成,他们都身穿美式飞行服,腰间挎有短枪。他认出坐在正驾驶位置上的正是平时训练自己的教官约翰·卡狄克中尉,那个正在检查跳伞装置的跳伞长是教跳伞课程的哈利斯上士,其他机械师、领航员及无线电通信人员则从未见过。
与张文荣一起上飞机的共有5名中国人,出发前“王先生”训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你们各显神通的时候了。只要完成了自己的规定任务、安全返回,定有重赏!”又说:“你们降落的地方是北韩谷山郡西北50公里人迹罕至的山区,有我们的人接应,你们可以放心。”
飞机徐徐驶向起飞跑道,在跑道尽头猛烈地加油颤抖一阵后,很快就钻入了黑暗的夜空……
乘机舱里灯光昏暗,张文荣悄悄挪到了最后一个位置上。在马达的嗡嗡声中,他想起美军交与自己搜集情报的任务,心中暗暗讥笑:“王先生,你就等着我发回的电报吧!”张文荣急切地盼着决定生死的关键时刻快点来到,他感到了背后机舱板壁的彻骨冰冷,同时也感到了浑身的血液在沸腾……
突然,舱内响起了“嘟嘟”的警笛声。跳伞长哈里斯做着手势,命令大家站起来检查各台的降落伞背带和拉扣。机舱门口的红灯闪亮了,人们依次走向机舱门口,并将降落伞背带扣环挂在光滑的钢丝上。当舱门顶上的绿灯闪亮时,舱门打开了,一股巨大的冷风冲了进来,张文荣不禁打了一个寒战,但很快又使劲站直了身子,最后观察了一下舱内的情况。
随着哈里斯不断挥手,终于轮到张文荣跳伞了。只见他在跳离飞机前的瞬间,突然向后退了一大步,猛劲把手向机舱深处挥去。目视着一枚冒着白烟的手榴弹在舱内滴溜溜地打转,机上的美军一下子被吓呆了。而当他们死命怪叫着拔枪向张文荣射击时,穿着志愿军军服的张文荣已经飞也似的跳离了机舱……
在一片绝望的嚎叫声中,这架美军间谍飞机具有讽刺意味地被美制手榴弹引爆,带着烈火浓烟栽向地面……
兴奋的张文荣在空中看了看美军送的夜光表,他永远忘不了那时正是2月19日的2点40分。而此时,中美双方有关战俘遣返问题的谈判尚未进行。
03 英雄壮举终被承认
后来,跳伞的美军驾驶员哈里森被中朝军队活捉,供词中证实了张文荣的英雄行为。但遗憾的是,由于张文荣的这一壮举太惊人了,当时并未获得志愿军保卫部门的相信与认可,他被送回国内拘押审查。直到1958年3月29日,北京军区政治部保卫处才结案,并给张文荣写了一个证明信让他带着遣资回乡。
证明写道:张文荣在朝鲜战场上被美军俘去后强迫其充当特务,当张乘敌飞机降落时用身带之手榴弹将敌机炸毁,向我投案自首,有立功表现,为此奖给张文荣人民币800元……
张文荣回到家乡辽宁省辽中县,默默地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虽然800元在当时是个较大数目,但这种奖励显然与他的英雄壮举有着本质的不同,同时并未恢复其军籍。
北京军区总政治部保卫部长鲁岗上校代表军委总政派张福大尉同张文荣到辽宁省劳动厅安置工作。因久别家乡,张文荣要求回辽中工作,经县人民委员会安排到文教局,分配到满都户镇古城子小学任教师,后又到东刘家小学、大树林子小学任教。1979年中学开设外语课,张文荣被调到老观坨中学任外语教师并担任组长工作。
1981年因年老体弱,经组织批准,张文荣离开了工作二十余年的教育事业,于8月份离职退休。2001年初张文荣去世,骨灰安葬在县公墓。同年6月,北京军区政治部派专人赴辽中县,送来了恢复张文荣军籍的决定。
从跳伞回归祖国的一刹那起,张文荣希望做一个堂堂正正中国军人的夙愿,在他去世三个月后终于实现了。
柴成文在《板门店谈判》一书中写道:张文荣在关键时刻临危不惧配资入门网,以自己英勇行为向祖国——母亲报到。
发布于:山西省旺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